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,规范临床诊疗行为,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、同质化,5月16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(2024年版)的通知。
在《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(2024 年版)》中,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被纳入指标七:
脏骤停致残致死率高,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。根据《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(2022年版)》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心脏骤停发病率已上升至97.1/10万,激增至每年135.8万人,且这些意外超过85%的都发生在院外。而我国一线城市急救响应平均时间为12分钟,即使发达国家也很少能做到10分钟内。等待救护车赶来再抢救,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不足1%。
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,及时抢救非常重要,抢救时间每延迟1min,其生存率会降低7%-10%。虽然,目前我国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比例为17.0%,较十年前明显提高,但公众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率仍不足0.1%。
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
AED+CPR,缺一不可
当出现心脏骤停患者时,现场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,使用AED电击除颤+CPR心肺复苏对患者进行救治,可以大大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复苏率和院内抢救成功率,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。
AED自动体外除颤器,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。它能够自动分析患者的心脏节律,判定患者是否需要电击除颤,并在必要时给予电击,以恢复正常的心律。
CPR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医疗程序,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,通过人工方式维持血液循环和呼吸,以支持生命。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,心肺复苏可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血液循环,直到自然心跳和呼吸恢复或专业医疗援助到达。
在院外心脏骤停的紧急现场,AED与CPR的结合,就像是一对默契的搭档。AED负责精确打击,CPR则提供持续支持。两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。
AED平均覆盖率低下
公共急救体系建设刻不容缓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速,公共场所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的频率逐渐增高。然而,根据中国AED大众认知白皮书统计,我国AED平均覆盖率小于1台/10万人,与普及起步较早的国家如美国、日本、荷兰等国家相比,存在很大的差距。AED平均覆盖率低下,这极大地影响了公共急救体系的建设,使得民众在遭遇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时得不到及时的救助。加强AED的普及和部署,推动公共急救体系建设,已刻不容缓。
近年来,为深入实施“健康中国战略”,全国各地积极行动,在公共场所和移动交通工具等关键区域广泛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。政府财政鼎力支持,由卫健委、红十字会等部门牵头,广泛动员各级政府机构、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AED的配置工作。此举也鼓励了公众积极使用AED参与急救,至今已有多地成功实现现场抢救的案例,充分展现了这项民生实事工程的显著成效。
2024年,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湖南、山东、广西、广东、上海及福建等多个省市已发布AED相关的政策,将“配置AED”列入了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,并公布了AED配置数量及急救培训计划:
乐普AED急救解决方案
助力中国智慧健康城市建设
乐普AED聚合了专业设备+智慧管理+优质服务等多重优势,采用最新智能算法,仅5秒就能完成心律分析并预充电,快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颤,并提供精准除颤治疗方案,操作简单便捷,可供非专业人士使用,专业安全可靠,且除颤能量高达360J,适用人群广,覆盖各年龄段和各类场景,全面提高急救成功率。同时,设备可配备指套式血氧探头,能实时监测反馈血液灌注和身体氧供恢复状况,全面指导CPR按压效果,精准判断预后效果,进一步提升事故现场第一时间有效救护的成功率。
乐普AED多维赋能满足各类机构复杂、多样化的急救建设需求,建立从硬件建设、急救培训、运维管理及公共应用配套等一站式急救服务体系,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机构、企业学校、公众场所、社区家庭、户外拓展等固定场所,还可装配在高铁车厢、船舶、公共汽车、旅游大巴、救护车等移动交通工具上,实现全面场景覆盖,最大可能提高急救范围,助力各个场所AED配好、学好、管好、用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