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会这样:
咳嗽、打喷嚏、搬重物时,漏尿了?
经常便秘,好几天才排一次便?
性生活时有“噗噗”声,或有性交痛?
尿频、尿急、尿不尽,一有尿意必须上厕所?
走路时下腹部有坠胀感,感觉下体有异物?
……
如果你有以上”尴尬“症状,那么建议去医院做下盆底功能筛查评估。也许,这是你的盆底肌出问题了!
什么是盆底肌?损伤会怎样?
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。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“吊网”,尿道、膀胱、阴道、子宫、直肠等脏器被这张“网”紧紧吊住,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。一旦这张“网”弹性变差,“吊力”不足,便会导致“网”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,从而出现相应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。
盆底肌受损初期主要表现为阴道松弛、性交痛、性欲低、打喷嚏咳嗽有漏尿、小腹坠胀感、尿频、便秘等不适。
若不及时进行盆底康复,随着时间推移,盆底肌损伤经过日积月累持续加重,进而会出现尿失禁、子宫脱垂、膀胱和直肠膨出等症状,造成不可言状的痛苦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哪些行为会造成盆底肌损伤?
怀孕分娩:怀孕过程中,子宫变大变重,腹部压力直接传导到盆底肌上,直接压迫盆底肌。长期慢性的压力牵扯和压迫,盆底肌弹性慢慢变弱,盆底功能变差,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避免不了。
年龄增长: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,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,盆底肌肉和筋膜等支持组织变得薄弱,盆腔肌肉及结缔组织的支持力量下降,盆底问题随之增加。
长期咳嗽便秘:长期的便秘、咳嗽会让腹部长期处于高压状态,由于盆腹是一体的,腹压增高,也对盆底肌产生向下的压力。长此以往,盆底肌肉支撑能力下降,盆底问题随之出现。
长期站立:长期站立会让腹部和盆底肌长期处于高压状态,容易出现腰酸背痛、尿失禁、子宫脱垂等情况,比如教师这类职业就要特别注意了!
体重过大: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15%,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足足增加3倍。过大的体重会向下挤压盆底组织,使肌肉、结缔组织、神经长期受牵拉作用而变弱,比如肥胖者、搬运工等人群要注意盆底肌的情况。
盆腔手术: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,其患病率更高。腹腔镜下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剔除、全子宫切除术等盆腔手术史,也可造成盆底肌损伤而致盆底疾病。
如何判断要不要做盆底康复?
要不要做,建议先去做盆底筛查!根据盆底筛查结果,若盆底肌力在5级以上,那么在家自行做盆底肌锻炼即可!若盆底肌力在5级以下,那么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盆底康复。
在症状未出现前,通过盆底肌锻炼可有效巩固盆底功能,预防盆底症状的出现;在出现症状后,通过盆底康复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力,恢复盆底功能,改善、治疗盆底症状。通过正确的盆底康复锻炼,可以提高性生活敏感度,让生活更自在更和谐。
盆底出问题了,如何做康复?
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。轻中度的盆底疾病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,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、凯格尔运动、阴道哑铃、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,可以使受损伤的肌肉、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,具有长期疗效。
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-盆底康复适应症
1、产后妇女(42天以后)
2、计划妊娠者,尤其计划第二次妊娠的经产妇
3、围绝经期女性
4、各种尿失禁患者
5、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:尿频、尿急,伴或不伴尿失禁
6、尿潴留患者:产后、盆腔术后尿潴留
7、盆腔器官脱垂患者
8、排便障碍患者:便秘或粪失禁
9、慢性盆腔痛、产后盆腔痛、腰腹坠胀酸痛、腰背痛等慢性盆腔痛患者
10、阴道松弛或痉挛者
11、性欲低下、性唤起障碍、性高潮缺失、性交痛等性功能障碍患者
12、产后子宫复旧不良、耻骨联合分离、腹直肌分离患者
13、慢性盆腔炎患者
14、人流术后
15、子宫内膜薄造成的不孕者
16、卵巢早衰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
17、尿生殖手术前、后需辅助治疗者
18、妇科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后者
19、术后伤口疼痛、愈合不良、疤痕疼痛等
盆底康复是值得女性一辈子都坚持的事情,而且越早进行越好!如果是产后女性,建议产后42天进行产后检查后,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针对性的盆底康复。
产后42天到六个月是黄金时期,产后6个月到1年半是理想期,产后1年半-各个年龄段是有效期。错过这个时期也不用怕,只要坚持做康复,不管你是26岁还是62岁,都是有效果的,但盆底康复的疗效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病情及损伤程度,以及康复过程的依从性等相关。